用户关于婚前用身份证购买手机在捷信平台上未显示结清的问题,为何捷信能获取其及其家人联系方式并骚扰他们,是否合法

我老婆结婚前用身份证零元购买手机 征信上显示结清   但是捷信平台上没有显示结清    现在捷信平台不知道从哪里搞到我爸妈的电话一直打电话过来    她那时候我们都还不认识平台怎么会有我爸妈跟我的电话还一直骚扰我们   这合法吗他们有什么权限可以找到我跟我爸妈的电话

律师回复


根据您提供的情况,这里涉及到几个法律要点:

  1. 个人信息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等行为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捷信平台获取您的个人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应当是基于合法目的,并经过您的同意。

  2. 合同履行:您老婆在婚前使用身份证零元购买手机,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还款责任,那么即便征信上显示结清,如果捷信平台认为合同未履行完毕(例如在捷信平台上未显示结清),他们可以采取合法手段催收。

  3. 骚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采取恐吓、威胁等方式进行催收。

以下是对您问题的具体分析:

  • 捷信获取您及其家人联系方式:如果捷信平台在您或您老婆同意的情况下获取了这些信息,那么这是合法的。但如果他们未经过您的同意,或未经您老婆同意获取了您的父母电话,这可能侵犯了您的个人信息保护权利。

  • 骚扰行为:如果捷信平台通过电话骚扰您及其家人,这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构成骚扰行为。

解决方案和建议:

  1. 核实情况:首先,您应该向捷信平台核实,了解为什么征信上显示结清,而捷信平台上未显示结清。同时,询问他们是如何获取您及其家人联系方式的。

  2. 书面沟通:与捷信平台进行书面沟通,要求他们停止骚扰行为,并说明骚扰行为可能违反的法律规定。

  3. 投诉举报:如果捷信平台继续骚扰,您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甚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及家人的联系方式,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详细的法律意见。

提醒: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法律咨询


关于父母二婚家庭继承问题,无房产证情况下未来继承如何分配

我爸妈是二婚,婚前我爸妈个有一个孩子。我的问题是关于继承的,他们现在住的是之前的福利分房,但是还没有房产证,说是需要再交几万才能给房产证。父……


如果遭遇婚姻欺诈,起诉后能否追回赠予的财产

恋爱期给女朋友转帐16万元,还花10万给她买车,我爸妈又给她10万存在她的名下,结婚一年后老婆出轨同村人,并且多个出轨对象,起诉的话钱能要回……


关于债务问题如何解决

我欠别人2600但是之前我没有能力还 想着有了 但是要下个月才可以还 那个人恐核我 说什么我这个月不还就来找我爸妈 还说要搞事 还说我回了老……


关于父母贴膜遭遇网络谩骂的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并保护个人隐私

我爸妈贴膜因为跟别人闹了点矛盾,被人发网上谩骂,还没打码,评论区都是很难听很侮辱人的话……


身份证改名后曾用名无法注销,原身份证能否继续使用?

身份证改名后曾用名不能注销什么原因,原身份证还可以用怎么办,,,,……


债权人扣押我母亲身份证和退休工资卡是否违法

我母亲欠别人6500元钱,欠了有10多天了,写了欠条了,但是债权人把我母亲身份证原件和退休工资卡给扣了,我想知道是否属于违法……


身份证被滥用,电话骚扰和押金不退如何维权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身份证被别人发在群里,电话每天都有人打骚扰,而且押金也没有退,前提是我们没有做出任何非法,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


QQ涉黄封号后解绑身份证进行解封会对我的个人信息和信用记录造成影响吗?

QQ被封了因为涉黄,如果我用身份证去绑定解封会不会对我个人产生影响……


我被中介骗到异地工作,未完成任务要罚款并扣留身份证,这算违法吗

这个就是,我在郑州被中介,骗到北京当保安,如果干不满就要罚我的违约金,我的身份证现在还扣留在北京的公司,这算犯法吗?……


借用他人的身份证

借用别人的身份证租房、住旅店违法吗。是正常使用不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

热门法律咨询


诈骗


互联网电商


民生


金融服务


拍卖程序


脑梗塞


理财


压路机


挂靠公司


瓷砖

最新法律咨询


关于购买工程抵账房未签协议,能否告诈骗及解决流程问题


针对欠钱不还只提供手机号微信号的法律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身份证遗失补办后有何风险


贷款人拿走我的钱却不还款如何处理


关于A与B签订的借款的实际债权转让给C公司后能否将两者共同起诉并确认是否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