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老板不开工资或提前几天离职会有什么影响

实习从八月份开始的,到现在没有劳动合同,如果想辞职如果老板不开工资怎么办,或者如果我就提前一两天才说我要走人有什么影响吗

律师回复


根据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对您提出问题的法律分析和建议:

  1.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老板不开工资: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满一个月的,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 如果您和老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您可以主张自入职之日起至实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止的工资支付。
  4. 如果老板不开工资,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与老板沟通,要求支付工资。 b. 如果沟通无果,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其介入调查。 c. 如果老板仍然拒绝支付工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及可能的赔偿。

  5. 提前辞职的影响: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7. 如果您提前一两天通知老板辞职,理论上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具体情况可能如下: a. 如果您处于试用期内,提前一两天通知老板辞职,通常不会产生法律后果。 b. 如果您已经过了试用期,根据法律规定,您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未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您赔偿因未提前通知而造成的损失。 c. 如果老板因您未提前通知而拒绝发放工资,您可以依据上述方法要求支付工资。

总结建议: - 尽快与老板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 如果老板不开工资,先尝试与老板沟通,如果沟通无果,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 如果您想提前辞职,按照法律规定提前通知老板,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提醒: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法律咨询


合同是否有效

我这边工作的时候签了一份合同,现在想辞职,老板说按照合同执行不给我工资,我想问一下这个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他有没有权利扣除我的工资……


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能否获得补偿和双倍工资

我在快递的老板手下干驿站,干了5个多月,那里边加我两个人干,4月份那人家里有事老板给雇了个一天待5小时的大姐,我侍十个小时这样干了一个月,现……


关于场地租赁和工资支付问题,老板不在本地如何处理劳动仲裁起诉及自身工资被拖欠问题

你好 咨询下当事人租的场地,用当事人卡代为发过工资,现在被劳动仲裁起诉要赔偿工人工资,老板不在本地,需要怎么处理 老板也欠着当事人的工资。当……


可以总结为:未签合同的工作未按时支付工资,能否投诉劳动监察大队或法院上诉

我是大三英语专业学生,在今年暑假7月8号的时候跟一个机构老板说好工资是100一天,教学生英语,但是我们没有签合同。然后到8.10的时候刚好3……


老板欠工资及报销问题如何解决

老板欠我大半年的工资未结,11万元,还有报销等未算。他以公司没钱为由,一直拖着,并且已半年没有给我缴社保,导致我社保欠费。……


转正时间与合同日期不符,社保缴纳时间延迟,公司实际执行时间与合同不一致,如何处理

我五月份学校老师推荐到这家公司实习三个月没签合同,八月份到期转正九月二二让我填表写合同,十月二十九他拿到表十一月才有社保缴纳记录,合同日期公……


我被公司招了新人取代后算不算自离,我还能获得离职补偿吗

你好,我八月份跟主管谈话时候,说过九月份想提离职 10月份房租到期,对方说好的,后续就没有谈过了,现在九月份还没开始在我八月底休假时候招了新……


工地摔伤,老板不认工伤,该如何收集证据并有效处理

在工地摔了一跤。当时没当回事。第二天还疼去检查。查出来韧带拉伤撕裂。需要养伤一个月。找老板报工伤。老板说要证据。有点不想承认。有什么推荐方法……


工地事故导致的身体伤害该如何要求张姓和王姓老板的赔偿,赔偿标准是多少

我父亲在工地开挖掘机遇到泥石流,现在人受伤了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勉强保住性命。承包那座山的老板姓张,工地老板姓王。前两个月两人还支付医药费。如……


雇佣童工可以举报吗

老板去年雇佣15岁童工 ,今年该同工已满16岁 ,我本月去该店找工作 上班 发现可以举报吗……

热门法律咨询


两性


科技新闻


产后护理


运营商


拍卖程序


经济纠纷


数码


债务


有个人


理财

最新法律咨询


关于购买工程抵账房未签协议,能否告诈骗及解决流程问题


针对欠钱不还只提供手机号微信号的法律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身份证遗失补办后有何风险


贷款人拿走我的钱却不还款如何处理


关于A与B签订的借款的实际债权转让给C公司后能否将两者共同起诉并确认是否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是什么